_DSC0213.jpg  

     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台灣省公路局(現國光客運)由美國原裝進口大客車,作為南北長程運輸使用,取名國光號,當時為平衡與美國貿易逆差,每輛車購買價格不菲,卻也讓這貨真價實的高規格、高品質的客運車輛得以引進,國光號平穩舒適、堅固安全的形象深植人心。

             時至今日,離最後一批1992年引進的國光號車輛MCI 96A3也已經26年,預計今年過完,國光客運擁有的最後一輛MCI國光號也將淘汰,台灣巴士文化協會特地為這台灣交通史上的傳奇車輛,舉辦最後一次紀念活動。

            活動所使用車輛042-SS,在2010年時被改裝成IBB(i+bike+bus=ibb)自行車專用巴士,可乘坐20人加20自行車,活動因該車輛搭乘人數限制,分為二梯次,筆者有幸報名到第二梯次,10/6()西部十大建設行程,除了乘車體驗外,趁這機會好好用影像記錄該車輛,盡可能在文章中詳細說明介紹,並搭配活動照片與心得分享。

 

一、車輛介紹

     MCI (Motor Coach Industries),是美國一間成立於1933年的巴士製造商,長期打造大客車的經驗,及無數成功車型,在美國市場擁有極高市佔率,由於MCI車輛在美國大量被GRAYHOUND(灰狗巴士)客運公司使用,所以在台灣會有人說國光號車輛是美國灰狗巴士,加上車齡已高,車迷也會戲稱國光號為老狗。

_DSC0241.jpg  

              台灣曾引進該公司三款車型,第1MC81978年引進,使用了22年於2000年台汽客運民營化前報廢,第2MC91980年引進也已經於2008年全數淘汰,第396A3則是1989年引進,目前國光僅存一輛,也就是本次活動使用車型,但預計活動完不久也將淘汰。

 

1.外觀

_DSC0302.jpg  

      MCI的車輛一眼望去,方正的外觀,大量的不鏽鋼板使用,厚實的前保險桿,與對大部分美國車印象一樣,是粗曠、豪邁的感覺,雖然沒有什麼特別華麗的設計,但比起國內車體廠打造的車輛,MCI的車輛紮實的組裝,就是讓人感到穩重、可靠。

 

(1)前端

_DSC0290.jpg

            車頭擋風玻璃面積相當寬廣,有很好的駕駛視野,使用左右二片式玻璃。

_DSC0295.jpg

            保險桿為實心鋼樑,有很好的防撞性能,搭配MCI高駕駛座的設計,對駕駛是很安全的保護。保險桿可開啟放置備胎,但活動車輛無法開啟,駕駛說國光把備胎放在行李箱,所以平時也不會使用。

 

_DSC0513.jpg  

            駕駛窗相當大,下方有滑動小窗,後照鏡支架固定在下方,凸鏡在上平鏡在下的設計,與台灣的大車完全相反,駕駛是說在國道上超車可以看得很精準,但轉彎死角很大需要小心。

 

(2)車側

_DSC0350.jpg

     96A3車輛車長12.2公尺,軸距達7,240mm,使車身比例看來相當長,一二軸之間提供三個深度與車寬相同的行李空間且左右相通,可以塞超多行李,這也是96A3在營運末期全數配置台北-機場線的原因之一。

 

 _DSC0355.jpg  

            美式客車的車門不同於國內,採用外開式設計,聽駕駛說有不知道的人想趕上車卻直接撞上再次開啟的車門XDDD 車門走道不寬,大約一人左右寬度且垂直於車內走道,節省的空間讓第一排座位更趨於車頭,乘客也可以有很好視野。

 _DSC0369.jpg

            接線盒設在駕駛窗下方,集中設計與車外保養,相當方便。

 

_DSC0373.jpg

            接線盒下方為雨刷水與喇叭。

 

_DSC0309.jpg

            電瓶室於右側行李箱前,設有二個12V電瓶,與總斷電器,另電瓶室右方打開為加油口(沒拍到照片QQ)。

 

(3)車尾

_DSC0182.jpg

            車尾的設計很簡單,尾燈組以實用為原則,包括剎車燈、方向燈、倒車燈、小燈、反光片,全設計在一正方形鋁框內。

 

_DSC0341.jpg

      1992年份引進的96A3使用Detroit DDEC II 6V- 92TA六缸液冷式二行程直接噴射式柴油引擎,9,050cc最大馬力330bhp/2,100rpm最大扭力1,020ft-lb/2,100rpm,搭配美國ALLISON HT7404速自排變速箱,左右對開的引擎蓋也不同於國內車體廠設計。

 

二、內裝

      96A3原設計為四排座位42座位,並於後端設置廁所,部分車輛後來改為三排座,國光在進行車輛翻新時,也有將四排座車輛廁所拆除,而IBB車輛的改裝將車內分為乘客座位與自行車放置區二部分,乘客僅五排四排座椅20人座,還好IBB保留座位的前段還是有原本MCI原廠的設計。

_DSC0486.jpg

_DSC0487.jpg

            車內四行日光燈提供車內良好的照明,燈管設置於車頂二側,及二旁窗邊頂側。

 

_DSC0527.jpg

              與乘客座位等長的行李架,有隔間與外蓋,就像飛機的行李架一樣。

 

_DSC0247.jpg

     座位上方個人面板,有閱讀燈、下車鈴按鈕等。

 

_DSC0530.jpg  _DSC0395.jpg

            每扇大型窗戶可以一覽窗外景色,    冷氣出風口設計在窗緣底下,由下向上吹出。而當緊急事故發生時,可手動扳起下方扣板,將窗戶外推作為逃生使用。

 

_DSC0250.jpg

_DSC0476.jpg

           車身後段為自行車放置空間,獨立車架可直接固定自行車,不會相互碰撞,並另外設有專用車門搭配移動樓梯給自行車上下車使用。

 

_DSC0474.jpg

      駕駛座的設計相當精簡,各種開關,儀表資訊都很單純,車輛有行車電腦,所以車子有任何問題,面板上也會顯示出來,值得一提的是96A3沒有車鑰匙,只要將電源開關打開,啟動開關一按車子就會發動了!

 

二、活動心得

               MCI國光號不愧為台灣公路之王,三軸長軸距的設定,本身就有相當平穩的行駛路感,優異的懸吊系統,在轉彎時會自動調整傾斜減緩離心力對乘客的不適,美國車廠的車輛組裝品質,行駛中完全沒有車體上的異音,在國道上奔馳,也幾乎感受不到車輛行駛的速度,看駕駛變換車道行雲流水,一撇窗外才發現速度之快,不斷的超車前行。

 

_DSC0306.jpg

              這些優點在現今的歐系新車來講也不是什麼特別之處,台灣車體廠的品質也早就不像以前那麼不堪,但要知道這是96A3是一輛已經26年的老車,其經典之處不用筆者多加著墨,但以前的搭乘記憶早忘了,本來也對這車的性能也是感到半信半疑,因為參加了這次活動,筆者可以很肯定的相信,MCI國光號真的就是台灣客運史上的傳奇,沒有之一。

 

_DSC0418.jpg

           活動行經於台中港旅客中心,與待發的雙節巴士合影,雙節巴士是由中國進口,原為行駛台中BRT所引進的車輛,但該BRT因政府改朝換代而取消,雙節巴士打散至民營公司繼續行駛台灣大道。二輛同為原裝進口的三軸車輛,年份相差22年,能並停一起合照實在也是很寶貴的畫面。(感謝台中客運、巨業交通駕駛配合)

 

_DSC0507.jpg      只可惜台灣到目前還沒有完善的老舊巴士保存方法,即便在經典的車輛,年限一到仍得報廢,是有很幸運的少數車輛被私人購買下來保存,或是被改造成餐飲店或公共藝術等,無論是否與原車味道相同,這些能夠以不同形式存留到現在的老車都是值得慶幸的,台灣巴士文化協會一直以保存台灣巴士文化為目標,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老舊巴士被保存下來,但似乎礙於一些現實問題, 筆者不是會員無從而知,但筆者很感謝協會本次主辦的活動,而活動主辦人信誠大哥在活動結尾時大聲疾呼,如果有什麼好的保存方法,歡迎跟協會交流討論,筆者也就在此將協會的話轉述,如果閱讀完本文的網友,對於台灣老舊巴士的保存有什麼想法,隨時歡迎跟台灣巴士文化協會聯絡。

 

完,謝謝閱讀

 

三、參考資料

1. 國光號四十周年紀念活動手冊

2. 這是我最愛的巴士~MCI~"國光號"~灰

3. CARLINK鏈車網: 一台一千多萬,伴隨你我度過37個年頭的國道客車之王-灰狗巴士正式退役,一起懷念吧!

4. 作家生活誌: 灰狗巴士退休!國光客運承載的台灣運輸史

5. 甘單漫漫遊: 國光ibblife自行車專用巴士

6. 不知所云的網誌: 國光號30周年

7. 滄海一角~FlyingName's photo blog: MCI 96A3 國光號

 

arrow
arrow

    末小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