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DSC4296.jpg

日本行的第三天下午要在琵琶湖和親戚會合,而上午個人另外安排了西宮市巡禮的行程,因此本日拍車就只在十三站,阪急三條幹線的分歧點站拍攝。

當然那時候拍車還不清楚阪急各車型的差異,來什麼車拍什麼車,但整理照片後發現,大部分車型都有拍到,包含現今已停用的2300系、3000系,因此整理成一篇分享。

 

前言

阪急的列車分成二種系統,神戶、寶塚線的X000系和京都線X300系,雖然外觀看起來都一樣,但其實車身規格略為不同,這是有歷史緣由的... 

早年阪急的神戶線、寶塚線使用的電壓是600V,而京都線使用的是1500V !? 電壓不同對應的車輛當然也不同囉,為什麼會這樣?

原來二戰以前阪急現在的京都線是由京阪電車另外成立的新京阪鐵道建設和營運的,阪急和京阪在戰時被合併成一家,而在戰後分家時考量到二間公司的地理位置及未來與JR的競爭,新京阪鐵道路線就被分給阪急,而京阪電車則維持現有的京阪本線。神寶線和京都線也就因此使用不同電壓,不同的車型囉。

不過在1967年時,神戶線和寶塚線也完成了全線升壓至1500V,後來和京都線的車輛型號還是沒有一樣啊!?

阪急雖然一度統一車身的規格長19000mm、寬2750mm,但當時建設中的大阪地下鐵堺筋線卻決定使用比阪急短10cm、寬10cm作為地下鐵車輛的標準...

阪急定的規格是考量到神戶端與神戶高速、山陽電鐵的直通運轉,大阪地下鐵反而以阪急車身規格為標準制定.. 且京都線是要和地下鐵直通的,阪急也只能妥協。

而這長度差異這就是阪急X000系和X300系車輛最主要的不同,另外還有X000系使用東芝的機電設備,X300系使用東洋的差別,有興趣的朋友再自行研究吧XDD 

總之,阪急的列車就是分為二種系統。

 

講那麼多,外觀還是看不出有什麼差異啊XD  所以,筆者還是按照拍到車輛的年份依序分享照片吧。

 

_DSC3916.jpg

▲2300系,製造年份: 1960~1967,現已廢車 @十三, 京都本線

當時拍到最舊的車款,已經在線上行駛50年了啊! 該車款為京都線使用,但車子在設計製造時,地下鐵堺筋線的車輛規格還沒決定,因此不能對應,該車款只行駛在京都本線上,最後應該也剩沒幾組車還在跑,有拍到真是運氣好!

 

_DSC3975.jpg

▲3000系,製造年份: 1964~1969年,現已廢車  @十三, 寶塚本線

也是老車,3000系上路的時候神戶線、寶塚線還在使用600V電壓,但因為已經決定1967年要全面升壓到1500V,3000系車輛也就設計成能對應二種電壓,方便直接切換。

 

_DSC3903.jpg

▲3300系,製造年份: 1967~1969,地下鐵直通對應  @十三, 京都本線

大阪地下鐵堺筋於1969年通車,3300系是阪急第一批直通運轉的使用車,每節車廂縮減100mm,長28900mm,而這長度差異這就是阪急X000系和X300系車輛最主要的不同,車寬反倒是後來的每批車都略有增減。

3300系部分的車輛在2010年前後做了更新,雖然行駛超過50年,但到目前還有少數車輛行駛於京都本線及地下鐵直通區間。

 

_DSC3949.jpg

▲5000系,製造年份: 1968~1969 @十三, 神戶本線

5000系是阪急神戶線升壓至1500V後首批上路車輛,也是無冷氣車輛的最後一批車,5000系以前的車輛都是後來才加裝冷氣。

車輛含外觀在90年代時做了更新,跟3300系一樣,5000系也已經使用超過50年了,目前只行駛於今津北線。

 

_DSC3923.jpg

▲5100系,製造年份: 1971~1979 @十三, 寶塚本線

5100作為車輛冷氣化時代的第一批車,雖然是配置在神寶線這邊,但在當時京都線車輛還在加裝冷氣的時候,曾有一陣子行駛京都線的特急列車呢!

 

_DSC3970.jpg

▲6000系,製造年份: 1976~1985  @十三, 寶塚本線

從這批車以後,阪急的車廂的上端新增了象牙白的配色。這改變是參考自瑞士登山列車的設計,最先是使用在專門行駛京都線特急的6300系,強調特急車輛的印象。(6300系筆者沒拍到QQ)

8000系之後被當成標準塗裝,而較早的6000系、7000系的的車輛更新後也加上此配色。

 

_DSC3932.jpg

▲7000系,製造年份: 1980~1988  @十三, 神戶本線

7000系是阪急至今生產數量最多的一批車,總數達到的210輛,其他系列的車款大多生產不到100輛而已,該系列車輛也做了更新工程,預計還會在線上服務個十多年吧。

 

_DSC3973.jpg

▲8000系,製造年份: 1988~1997  @十三, 神戶本線

到了8000系,終於看出阪急的車輛有點不一樣了XDD  作為阪急的次世代車輛,整個車廂設計得更加方正,加大的駕駛窗向上延伸到方向顯示幕,下方燈組也換為方形外框。

 

_DSC4256.jpg

▲8300系,製造年份: 1989~1995  @大阪梅田, 京都本線

有照片可以對照,要不是車頭有明顯的型號,幾乎很難從外觀分辨x000系和x300系的不同。

前面的5000系和7000系也有直通地下鐵的對應車輛5300系和7300系,不過筆者沒遇到,可能車輛主要行駛於京都線跟地下鐵直通的區間吧。

 

_DSC3911.jpg

▲9300系,製造年份: 2003~2010,京都地下延長50週年紀念   @十三, 京都本線

9300系是替換原京都線特急用車6300系,將每節車廂的車門由6300系的二個增加為3個,車內座椅是2+2的四排座椅為主。

阪急大阪-京都間的特急列車,尖峰除外,離峰、假日每10分鐘就有一班車,行車時間約40分鐘,直搭京都熱鬧的四條通,實在超方便的啊。

 

_DSC3937.jpg

▲9000系,製造年份: 2006~2013  @十三, 寶塚本線

筆者此行拍攝到的最新車款,外觀同9300系,但方向幕使用LED,要用1/250以下的快門拍攝,才不會斷線喔! 

 

 

_DSC3869.jpg
▲全日本最大的終端式車站,大阪梅田站。

一字排開的待發列車很壯觀,每隔10分鐘,神戶、寶塚、京都三方向的特急、急行列車會同時發車。

 

結語

筆者對阪急電鐵車輛的印象一直都是很傳統,阪急栗紅色的塗裝開業以來使用至今已超過100年,車內的木紋飾板和橄欖色的絨布椅也都是早年維持下來的設計,這些自然而然流傳至今的傳統,已經可以說是經典,在日本應該沒有第二間鐵道公司這樣了。不同於東京的私鐵各自有營運的區域,關西的私鐵每家都要與平行的JR競爭,在花了點時間了解各車型差異的同時也了解到公司以及路網形成的歷史,實在是很有意思!  下次來關西一定要再去拍另外四家私鐵公司!!

 

_DSC4304.jpg

_DSC4307.jpg

▲接下來要去大津和親戚會合,在去之前先到阪神百貨B1帶的淡路屋的章魚飯XD 坐在9300系的第一排位置,邊看著風景邊吃著到京都。

 

小慕

---全文完 謝謝閱讀---

參考資料: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9%98%AA%E6%80%A5%E9%9B%BB%E9%89%84#%E8%BB%8A%E4%B8%A1

arrow
arrow

    末小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